返回

邓演达纪念园

邓演达纪念园

邓演达,字择生,1895年3月1日,出生在惠阳县永湖乡鹿颈村(今惠州市三栋镇鹿颈村)。

邓演达早年加入“同盟会”,积极追随孙中山革命,前后任粤军第一师独立营营长,黄埔军校教育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湖北政务委员会主席等职务。1927年3月,他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兼任农民部长等职。后来蒋介石叛变革命,邓演达于1930年在上海组织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反对国民党南京政府。由于叛徒的出卖,1931年冬被蒋介石逮捕,秘密杀害于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时年36岁。1957年11月,国务院将邓演达遗骸迁葬于南京中山陵左侧,重建陵墓,以为纪念。

邓演达是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革命者,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8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邓演达是“一贯支持我们党的党外亲密战友”。


    邓演达故居在鹿岗学校(现“演达学校”)右侧,邓演达在这里度过了少年时期。1984年6月,故居被列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因年久失修,房屋残破,1986年,广东省和惠州市人民政府拨款四万元,按原来模样结构重建邓的故居。现有六间砖瓦平房,二个小厅,面积共189平方米。在大门上端嵌入“邓演达故居”金字阴刻云石匾额,为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题。室内陈列有关邓演达的图片资料及围手木椅,雕花老式床等邓演达的遗物供人参观。

邓演达纪念园位于三栋镇鹿颈村,总用地52.6公顷,其中建设用地21.8公顷,工程总投资约5800万元,分两期建设。邓演达故居于1995年6月被列为惠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7月被广东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惠城区按照惠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邓演达故居的基础上兴建邓演达纪念园。

邓演达纪念园将按照4A级景区标准做好管理工作,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三基地三区”全国农工党党史教育基地、全国统战基地、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旅游区、现代农业观光区、文明农村示范区。

邓演达纪念园空间布局为“一心、一轴、三区”。“一心”为由邓演达故居、邓演达陈列馆和演达学校组成的核心区,建有陈列馆、励志壁、双桥、坚贞桥、报国亭等,其中邓演达陈列馆用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30平方米,设有展览厅、会议室、接待室等;“一轴”为串联各功能区、集中展示纪念园各类景观的风貌轴;“三区”为纪念园西部的老村风貌区、中部的观光农业休闲区、东部的现代农业区。

核心区


邓演达故居、邓演达纪念公园牌坊、演达学校

第一期


主要项目包括邓演达陈列馆、农工广场、黄埔广场、立志壁、牌坊、故居、两亭(萨波塞亭、愚园坊亭)、双桥(武昌桥、保定桥)等邓演达生前革命经历中的重要场景,总投资约6500万元;

第二期


主要项目包括园林景观、田园风光、生态休闲等工程建设。按照4A级景区标准,将这里打造成全国农工党党史教育基地、全国统战基地、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还要与旅游业相结合,让其成为红色文化旅游区、现代农业观光区、文明农村示范区,进一步改善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

建设原因

在中国农工民主党成立80周年、邓演达诞辰115周年之际,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政府规划建设邓演达纪念园、设立邓演达陈列馆,展现邓演达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光辉一生,纪念他为中国革命作出的重要贡献,对于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爱国革命的优良传统,凝聚力量、同心同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具有重要的意义。

评论

登录分享读后感、意见、建议

相关资料